建廠創業階段(1969年——1979年)
1967年,國家計委按照黨中央、毛主席“備戰、備荒、為人民”的決策,將沈陽二一三機床電器廠一分為二部分內遷,建設為西北地區機床工業配套服務的機床電器廠。沈陽老廠111 名職工響應號召來到天水創業,他們本著“邊基建、邊搬遷、邊生產”的“三邊”精神,沒有條件創造條件,從1969年9月破土動工,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,新建房屋34棟,建筑面積22740.85平米,安裝設備110臺,完成投資461.37萬元,全面完成了“建廠設計綱要”,達到了年產機床電器2萬件,機床電控柜300套的生產能力。建廠當年,完成產值8.58萬元,次年實現利潤5.53萬元,上繳稅金3.3萬元。創業之初,他們發揚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的精神,廣泛開展技術攻關和群眾性技術革新,自制注射機、彎板機、線切割、阻抗器、控制器等生產和試驗設備,建成了“全國機床電器天水測試中心站”。8年收回了國家投資,形成了9個系列、11個品種的機床電器元件和7種機床控制柜,躋身全國機床電器骨干企業行列。
技術引進階段(1980年——1993年)
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,二一三的決策者們將視野從國內轉向國外,在收集、研究、仿制日本、法國等發達國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的同時,先后派人到法國TE、德國西門子等世界馳名公司考察,經過對比分析、協商談判,于1984年8月8日和法國TE公司簽訂了《專有技術引進與技術援助合同》,以468萬法郎全套引進了TE公司7個系列、32個品種、60種規格的低壓電器元件的專有制造技術和生產許可證。引進產品體積小、易組合、可靠性高、壽命長、耗能少,符合IEC國際標準及NFC、VDE、BS等國際通用標準和發達國家標準,也符合LROS、RCNAGL等船用標準。產品引進使企業的技術水平一步向前跨越了20年,達到了國產機床電器元件徹底更新換代的目的。
創新發展階段(1993年——2006年)
二一三人視創新為企業的生命,全方位、高起點地推進技術創新、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,使企業經受住了市場經濟驚濤駭浪的沖擊。1993年10月,提出了“面向市場、開發市場、服務市場”的戰略決策,率先在全行業中建立了以15家銷售分公司為骨干,以當地代理商、核心大用戶為依托的直銷網絡,有效提升了企業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,打造了響亮的“天水二一三”品牌。
本著“生產一代、儲備一代、研制一代”的新產品開發方針,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,瞄準國際先進水平,優化調整產品結構,先后開發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E系列、F系列、d系列交流接觸器、直流接觸器、電動機控制斷路器、小型斷路器、塑殼式斷路器、電子式時間繼電器、PLC、高低壓配電柜等新產品,成功涉足了配電、成套和智能電器領域。